据《成都商报》报道,随着春节进入倒计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就地过年”,大家开始盘算如何度过这个春节长假。取消了春节回老家计划的成都市民王女士在预订酒店时发现,自己心仪的酒店在春节期间已经一房难求了。“就地过年”让文化和旅游市场迎来新商机。
显然,王女士的“发现”不是偶然。携程、去哪儿、飞猪、马蜂窝等多家OTA平台相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各平台上本地旅游产品,尤其是多项目的打包套餐等搜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部分平台涨幅在四成以上。由此可见,春节期间一房难求在所难免。
以四川为例,滑雪地和温泉地的酒店预订量增幅最高,成都周边酒店的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0%,最热的酒店预订上涨5倍以上。同时,四川各大景区浏览量相比之前上涨了4倍左右。这样的上涨,既可谓“就地过年”效应,也意味着市场需求陡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于留在本地过年的人来说,一些传统的旅游产品可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如何让大家在牛年春节能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无疑成为文化和旅游市场供给的新命题。
从目前来看,瞄准“就地过年”这一新需求,各OTA都计划或已经上线了一些“年味”十足的旅游产品。比如将酒店、景区门票与年夜饭组合在一起进行打折促销;利用户外徒步、登山、滑雪、越野自驾、骑行等主题类旅游资源,计划在春节前期发布全国周边主题旅游合集,主打“租车+精选酒店+户外活动”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恐怕还不够,要因时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不断进行挖掘和延伸,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进而言之,“就地过年”是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从文化和旅游市场的角度看,客群将由省外游客转为省内游客,特别是本地游客。在本地游客已经基本熟知当地各种文化和旅游产品的情况下,文化和旅游从业者在保证安全有序的同时,加大创新整合力度,对相关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包装,根据自身特色优势进一步丰富节日产品供给,激活新的消费潜力,满足人们“就地过年”新需求。
这方面,除了各个景区应尽量多开发一些适合过年的产品,以满足人们“旅”和“游”的需求,各地还应结合实际,针对过年时节,推出一些相适应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人们“看”和“听”的需求。同时,要保持市场安全稳定、社会文明和谐,做到收费项目公开透明、合理公道,以实际行动回应市场和群众关切。
总之,“就地过年”给文化和旅游行业提出了新命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取得成效,既是文化和旅游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