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3日,大众日报头版刊发文章《‘十四五’山东文旅融合迈向更深更广》,深度报道山东文旅发展概况,文中提及“培育壮大山东国欣文旅集团,打造山东文旅企业旗舰”。特此全文转发。
资料:于新悦 刘英 制图:马立莹
□记者 于新悦 刘英 报道
本报济南3月2日讯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介绍“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重点从推进发展布局融合、推进产品业态融合、推进市场主体融合、推进公共服务融合、推进交流合作融合、推进品牌形象融合等六个方面深化拓展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全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会上发布了“十三五”时期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我省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据统计,我省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从“十二五”末的6685.8亿元、6.6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1万亿元、9.4亿人次,分别增长64.5%、42.4%。2020年,全省2440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833.9亿元,增长7.8%,比全国高5.6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我省优秀文化产品、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增加,推出民族歌剧《沂蒙山》、话剧《孔子》等一批精品剧目,A级景区达到1227家,居全国第一位。共8个县(市、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居全国第一。
过去五年,我省文化和旅游提升服务、惠民成效持续显现,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成数量和上等级率均居全国前列,博物馆总量、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非国有博物馆数量、革命类博物馆数量等6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据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基地为引领,突出济南省会经济圈和青岛胶东经济圈两大文化旅游发展极,打造文化旅游示范标杆,建设一批国际化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城市和特色文旅小城镇,布局一批经典文化旅游线路,“点线面”结合,形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积极推动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发展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海洋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构建全域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培育壮大山东国欣文旅集团,打造山东文旅企业旗舰。支持各地以控股、参股、委托运营等多种形式,引进大型文旅集团落户山东。按照“融合共享、全域覆盖”理念,建设改造一批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合作,实施“孔子文化和旅游使者”计划。以“好客山东”品牌为统领,以“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为主干,以16市子品牌为支撑,以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为基础,构建“好客山东”品牌体系。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新征程中迈好第一步至关重要,会上介绍了今年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工作。
为全力营造庆祝建党100周年浓厚氛围,我省将高标准、高水平举办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实施“艺术创作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做好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年百部”作品打磨提升、展演展示工作。办好中国歌剧节、“8个100庆祝建党100周年”等系列活动。实施“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工程,今年“五一”节前,全省智慧旅游云平台将上线运行。
促进文旅消费方面,我省计划于3月底正式启动第五届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省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资金,带动全省发放不少于1亿元的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研究出台我省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激发院团内生动力。以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突破口,推进国有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在考古工作方面,擦亮“海岱考古”品牌,着力推动山东考古在考古课题研究、考古社会影响力、考古工作管理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