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金融服务“搭把手” 从行业救急到赋能发展

    发布时间:2021-6-29 10:45:48 来源:中国旅游报

    去年以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的落地,旅游企业生存状况有所好转,但仍有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文旅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近日,多地推出的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的具体产业政策,从行业救急措施逐步转向为产业未来发展赋能,助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这其中就包括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多地纾困政策延续并深化

    金融是产业发展的血脉。作为关键的投入要素,金融在产业形成、发展、调整和升级的各个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文旅产业而言也是如此。日前,在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疫情以后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出台的支持产业复苏发展的政策措施中,都把金融支持作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有一些省市还专门出台了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文件。笔者了解到,近期各地出台的一些支持政策在去年的基础上得到了延续和深化。

    就在最近,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用好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从创新文旅金融产品、完善融资担保模式、畅通“线上+线下”融资渠道等19个方面,支持中小微文旅企业发展。

    2020年在“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中,湖北省的旅行社得以经营持续,数量不减反增,景区、星级饭店呈现恢复性增长。今年,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组织“引客入鄂”、星级饭店“双优”服务等活动, 旅游景区热度持续攀升。“现在正需要‘搭把手、拉一把’,也正是需要金融注入‘血液’的时候。”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雷文洁表示,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帮助文旅行业恢复振兴。

    19条举措被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副行长李斌归纳解读为4个特点:一是突出“精准”,聚焦服务中小微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二是突出“直达”,加大对市场主体定向扶植力度;三是突出“合力”,通过“几家抬”共同助力中小微文旅企业融资;四是突出“实效”,着力打通资金投放“最后一公里”。

    在上海,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上海旅游业提质增能的若干措施》,又被称为“新12条”,这也是继去年推出降低旅游企业融资成本、实施文旅市场振兴计划等12条政策措施后,上海再次推出支持旅游业发展政策。

    “新12条”进一步扩大旅游企业受益面,提出鼓励在沪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加强对小微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旅游企业通过私募基金投资、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旅游市场主体的融资增信力度。

    打造针对消费侧的金融产品服务

    湖北在19条举措中提出建立政银担合作体系,将文化和旅游作为“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重点支持行业,纳入再担保体系的小微企业无力偿还到期的担保贷款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湖北省再担保集团、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分别按4∶3∶2∶1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分险机制。

    “根据文旅企业固定资产相对较少,融资需求‘短、平、快’的特点,建立完善的融资担保模式,可降低金融机构的潜在投资风险,从而推动资本增加对中小微文旅企业的投资。”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曾博伟说。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在19条举措中针对文化和旅游产业一部分项目轻资产的特性,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中长期文化和旅游信贷产品,鼓励以“经营性固定资产贷款”“景区收益权质押贷”助力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以“景区开发贷”支持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以“民宿贷”“农家乐贷”助力乡村振兴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渠道。

    普惠金融惠及文旅企业,扩大了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受益面,使其增强了获得感。据湖北省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曾为武汉东湖游船公司以全年船票收益权融资144万元,融资成本仅1%。通过产品创新、完善融资担保模式,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

    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文旅经济是典型的消费驱动型经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也是各地金融举措中的重要内容。湖北打造针对文化和旅游需求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发行文化和旅游联名信用卡、借记卡、旅游年卡等,一方面宣传当地知名文化和旅游产品和业态,另一方面对持卡用户在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给予优惠。同时,向消费者提供理财、个人消费类贷款等个性化服务,全方位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能。

    上海“新12条”注重优化旅游产品高品质供给,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赋能。打造上海旅游宣推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宣传推介上海,吸引更多上海人游上海,吸引更多游客来沪深度体验。鼓励旅游企业参与政府服务,鼓励企业组织职工在市内疗休养,鼓励旅行社为相关单位提供建党百年主题、党建主题研修、党史学习等活动服务,为中小学提供市内研学实践教育服务。同时,还将搭建上海市旅游企业与大型节展活动的对接平台,鼓励企业针对商务游客、粉丝观众、参展商等不同群体,开发高品质会奖旅游产品、个性化定制旅游服务。

    据介绍,为鼓励旅游企业承接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组织10万名一线职工疗休养”,上海市总工会配套专项资金,根据不同对象建立形成全额补贴、按比例补贴和定额补贴的梯度补贴机制。实实在在的优惠,得到市民游客的频频点赞。

    另外,上海“新12条”将重点支持建设“一码畅游”“便捷入住”等数字旅游项目,引导旅游企业普及智慧化服务,打造旅游数字应用新场景,为旅游发展赋能,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文旅产业金融服务市场有待提升

    4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抓好金融政策落实进一步支持演出企业和旅行社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提出为推动行业复苏与高质量发展,继续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等措施。

    在近日举行的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茂非表示,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将迈入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关键阶段。当前,文旅产业在融资租赁、小额借贷、保险等方面还面临着政策支持不足、资金规模偏小、市场根基薄弱等问题,文化旅游的金融服务市场还有更多的提升空间。

    文化和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具有“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优势,在稳增长、促投资、扩消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文旅企业轻资产的属性,为其带来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因此,加强对中小微文旅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显得尤其重要。

    长期以来,文旅企业融资的热门领域集中在银行贷款的债权融资或者IPO等股权融资,“具备良好的信用”和“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盈利偿还贷款”是企业最需要具备的适合贷款的条件。一位旅游业内人士称,疫情对旅游企业造成的影响还没过过去,目前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等支持政策应该延续。

    曾博伟认为,大浪淘沙,一些经营不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企业破产、倒闭是正常的市场竞争结果。“从融资层面,仿制项目、低端项目等得到融资会越来越难,跨界项目、体验类项目、智慧科技或者是数字技术类项目等获得融资的概率会增大。需要更加注重企业良好信誉的培养和运营能力的提升,以此来加大企业融资的筹码”。周茂非还提及, 应当在做好文旅产业无形资产评估上发力,对于IP等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规范体系建设,能够有效帮助文旅企业解决融资难、变现难的问题。另外,他呼吁尽快建设信用评级平台,为资本支持文化企业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参考。


    网站地图|法律声明|联系我们|客户服务|集团网群
    Copyright©山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鲁网网站备案:鲁ICP备05017874号-5